(Day 40)计划生育与孩子成才
day 40:2016-08-09
计划生育与孩子成才
前英国头号乒乓球运动员Matthew Syed在他的书里讲到自己成功的几个关键原因包括家里有一张乒乓球桌,有一个同样喜欢乒乓球的哥哥每天跟他一起练习乒乓球,这使得他很早就能够完成一万小时的积累,从而达到比其他人更高的高度。虽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是有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哥哥能够引导自己入门,确实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足坛,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江洪江津的兄弟国门,彭伟国彭伟军兄弟,包括最近的刘国博和刘国宝兄弟。因为哥哥的原因,弟弟有机会在更小的时候接触到某个项目,并且哥哥就算不能胜任启蒙教练,也是天然的陪练。有俩娃的家庭应该很清楚,小的那个总是喜欢跟着哥哥姐姐屁股后面,如果哥哥姐姐喜欢什么,那么弟弟妹妹也很容易跟着喜欢。
那么,因为中国独一无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种因为哥哥姐姐带来的优势,在中国不复存在。我在前面写过的中国足球青训的文章里,并没有专门提到计划生育的影响,但显而易见的是,计划生育对中国足球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像前面说的没有哥哥领进门,没有陪练都是小问题,因为是独生子女,但凡家里条件还不错的,个个都养得很精贵,哪舍得让孩子去做练体育这么辛苦的事。换个角度说,如果家里好几个娃,家长想操心也操不过来,小孩从小就放养,愿意去踢球家长是求之不得,总比去上网打游戏有意义多了。
即便与体育无关,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因为家长操不过来心,孩子都会有更多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是被逼着做家长认为重要的事。这里并不是简单地认为家长操心就是不对,这要分情况。即便孩子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喜好时,他们也需要父母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他们只是不需要父母帮他们做决定而已。
回过头来说计划生育,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但总的来说,最近国家将一孩政策改成了两孩政策,已经是在打计划生育的脸了。倒不是说马寅初的理论就是错误的,只不过中国的悲哀在于,行政干预太多太多了,计划生育的行政干预,其实只是在纠正之前的错误行政干预,只不过用一种错误的行政干预去纠正另外一个错误的行政干预,总归无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看过有历史学家提供的数据,中国历史上的生育数量其实并不算高,明清两代家庭人均生育的孩子数量也就才2点几,一方面有文化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特别鼓励生育,这其实从目前日韩的出生率也能看出来,日韩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出生率是有参考意义的。另一方面,低下的农业生产力也决定了生多了养不起。那么为什么解放之后计划生育之前中国的出生率那么高呢?这是因为中国的按人头分配口粮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导致的,当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新中国的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的提高,导致了人口爆炸。这种畸形的体制才是中国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计划生育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如贩卖人口等诸多社会问题。现在就算彻底放开计划生育,愿意生育的家庭也有限,尤其是大城市的家庭,因为房价和工作压力等原因,多半无力养育更多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