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6: 2016-07-16

韩教练列中国球员十宗罪 名记:中国青训应学韩国

资深韩语记者宋青云的观点

宋青云个人简介:前《体坛周报》著名记者,97年开始报道韩国足球,后从事足球俱乐部运营和足球经纪人等职业,足迹和人脉纵贯朝鲜半岛。曾在韩国和昆明、成都等地多次策划推动中朝韩国际青少年足球赛事,是国内最资深的朝韩足球专家。目前就任超大型足球产业项目北京槐房国际足球小镇首席执行官,活跃在足球产业第一线上。

关于体育产业的意义

过去三十年,中国城市的发展先是依靠制造业,后是依靠房地产开发。目前这两者遇到瓶颈,以赛事经济为主的体育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突破口。现在中国很多城市争相举办马拉松赛,但一个成熟的足球赛事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力会远远大于马拉松赛。

韩国方面的经验

庆州是韩国的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2010年举办U-12国际足球赛尝到甜头后逐步扩大规模。现在已经发展为暑假期间举办花郎大旗全国小学足球大赛和庆州国际青少年足球大会,冬季举办全国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大聚会。庆州如今不仅成为韩国青少年足球的圣地,这些赛事和活动还给庆州带来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庆州地区经济的一大支柱。

韩国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办这样的体育赛事,因为这些赛事不仅能有效提升城市宣传的效果,还能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体育产业本身的规模并不大,不过一旦和其他产业相结合,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如果东兴市好好打造以东盟杯为首的体育产业,并和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其影响力和收益将会很惊人。

关于97级的看法

我不赞同97年龄段数量和质量比以往要好的说法。我做过体育记者和经纪人,经历了77、81、85、89、93年龄段国奥。远的不说,刚刚在奥运预选赛里面输的很惨的93年龄段,也是全运会和奥运会年龄段,无论是人员的数量和个人能力上并不比97年龄段差。惨败后一些媒体把93国奥定义为“垮掉的一代”,我十分不赞同。

江苏全运会队主教练朱金星培养出了93年龄段的张晓彬、李昂、陶源、张卫等,目前执教97年龄段全运会队。朱金星认为,97年龄段在身体条件方面优于93年龄段,但个人脚下和技战术能力方面要比93年龄段差一些。换言之97年龄段并不比93年龄段出色多少。

因为前些年中国足球青训整体的发展轨迹与现代足球发展脱离,导致青少年从技术、身体、心理、战术上的全面落后局面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想在短时间内(8年~10年)要有实质性的突破,很难。

关于93级的看法

朝鲜国奥队的主教练尹正秀是我多年朋友。朝鲜国奥队打比赛每次都经过北京,来来回回我见过他们很多次。我觉得中国球员的能力,身体条件,还有足协的后勤保障等方面,中国国奥比朝鲜国奥强很多。但中国国奥小组赛被淘汰,朝鲜国奥至少打进了淘汰赛。

我认为国字号球队作为国家足球的领头羊,最先要争取的是成绩,其次是表现出积极的进取精神。这届国奥队这两个方面哪怕做到了一样,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让大家感到寒心。看媒体的反应,大家对国奥不是失望,而是都懒得去指责。真是哀莫大于心死。

代表国家的国字号球队取得了很差的成绩,但无论是足协,还是主教练或球员,都没有任何的愤慨和心有不甘,而是平静的说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这可是将来十年要撑起中国足球的栋梁啊,这样毫无血性的泰然自若和无谓输赢的态度,让我作为球迷也好,作为足球从业人员也好,不仅寒心,更是感到害怕。

关于高层

很多人都认为政府高层推足球,是因为他是球迷。其实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这样的说法不成立。高层是球迷不假,但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会因为领导人的个人爱好去推动一个体育项目。几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积累的问题很多,包括经济政治,金融等等各个方面。但副总理担任组长的改革小组是足球独一份,其他哪个行业都没有,从中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足球给予的寄望有多大。

对精神状态的不满(对比韩国)

如果是像李章洙这样的铁血教练带了这支国奥队,被淘汰的结果可能还是无法避免,但以李章洙“没有牙齿用牙床也要啃下对手”的性格,肯定不会输得这么窝囊。

1998年韩国女子高尔夫运动员朴世莉在美国公开赛脱掉鞋光脚趟进水中,救出任谁都觉得没戏了的球,最终获得冠军。这样的拼搏精神给了当时陷入金融危机的韩国民众极大的勇气和希望,朴世莉也一跃成为国民英雄。

对海归(明星球员)的看法

77年龄段国奥队以留学巴西的健力宝为主组成,被称为是史上最好的国奥队,但受挫于以大都是大学生球员的韩国国奥。

包括张玉宁和林良铭在内,97年龄段有不少球员被寄予厚望,不过整支球队能达到什么高度,主要还是得看主教练李明。

其实这个年龄段球员,在国外的不仅是中国队。韩国有大家熟悉的李胜宇、白胜浩、张洁熙等巴萨三杰,即使朝鲜也早在去年向意大利派出了14名青少年精英,其中有三人已被意甲和意乙球队相中。

张玉宁因为越级,知名度和身价陡增。一个球队有个出色的球星,可以起到提升球队的自信心,丰富教练的打法,但在足球运动中一两个球星的作用比想象的要小。

李胜宇被称为“梅西第二”,刚汇合韩国国青时因为与整队打法格格不入,甚至被主教练排除在主力阵容之外。后来经过磨合,李胜宇重回主力阵容,但其表现与大家的期待还是有很大差距。

张玉宁等国外踢球的球员和国内成长的球员之间也会有类似的“隔阂”。

直接学习韩国的建议

宋青云:每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青训模式也不尽相同。我认为以目前的中国国情,足球界不用好高骛远去欧美足球发达国家寻找答案,直接把韩国现行的青训模式照搬过来就行。韩国和中国国情近似,在韩国成功的东西到中国一样会成功,在韩国大获成功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跑男》等综艺节目到中国同样成功。

韩国足球界在90年代末被日本赶超之后,21世纪初经过几年时间的调研,从2004年开始树立目前的韩国足协、K联赛职业足球队、学校、青少年俱乐部等各方联手各司其职的青训模式。这个青训模式经过近十年推行过程中的修改,已经相当完善。每个年龄段一茬一茬的培养出好球员,象目前已经进军欧洲的黄喜灿、白胜浩、李胜宇等韩国球员都是这个青训模式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中韩青训的差距

目前差距较大,而且越来越大。去年我曾安排成都足协的99年龄段球队到韩国进行交流,这支球队汇集了整个四川地区该年龄段最好的球员,里面有几个球员已经入选国字号。对手是韩国该年龄段中游或中游偏上的高中球队,打了5场比赛一场没赢,比分差距最少也是两个球,但回到国内后拿了福建青运会男足季军。

韩国教练总结的中国球员优缺点

北京J&K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成立时间不长,但教学质量不错,已在望京和亦庄地区小有名气。他们在一月份组织十岁左右的中国球员到韩国参加了足球冬令营,带队的教练员朴英俊对比韩国球员,列出了中国球员的优点和缺点。

中国孩子优点:相比于韩国孩子先天的身体综合素质较好,思维敏捷(小聪明较多)

中国孩子缺点:自私(以我为中心);不独立(没有主见);训练专注度不够(互相聊天、走神、耍脾气等);缺乏常识、礼仪、尊重(对足球、老师、队友、家长);没有韧性、精神意志差;易怒,包容性差;缺乏纪律性、缺乏团队意识;对于实现梦想(不仅限于足球)的定义,认知度不够;缺乏正面积极的思想;胜负心过盛,没有面对挫折的正确处理能力。

关于身体素质,看虎扑论坛上的帖子还有人认为韩国人的整体身体素质最好。

关于实现梦想的定义,这里真的又要提到自证预言了,相对来说中国孩子这方面的心理能力要弱很多,普遍缺乏梦想?

中国青训如何提高

首先,提高基层教练员的能力。去年11月成都市足协组织在基层默默耕耘多年,为四川和成都足球输送过不少人才的35名基层足球教练,前往法国梅斯俱乐部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样先培养伯乐的方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各自的教练动员下,周末参加成都市足协“精英周末训练营”的小球员一下子从不到200人增加到500名以上。

目前中超各俱乐部的军备竞赛堪称白热化,今年花费在10亿人民币以上的俱乐部最少也有5家,中超投入最少的俱乐部也在2亿以上。但其中投入到青少年和梯队的费用几年来都在原地踏步。目前国内各个俱乐部梯队中,只有绿城一家俱乐部聘请了日本教练员。

其次,要让孩子们有踢球的地方。

韩国在2002年世界杯盈利1740亿韩元(约9亿2千万人民币),1080亿用于青少年足球发展,用其中的650亿在全国建造了170多个草皮球场。另外2001-2010年间韩国教育部和文化部投入1773亿韩元,给全国433所学校铺设了人造草球场。

不久前在广西梧州和北海的两个足协足球基地举行的U14全国比赛基本是在沼泽地里进行,因为来的球队太多,即便是沼泽地也不够用。对此体坛周报记者肖良志评说,实在不敢相信中国足球的未来会在这里起航。

再次,加强与国内与国外的交流。

去年我在成都举办中朝韩乌四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四川U18全运男足大比分战胜韩国江源FC,与朝鲜最强队4.25平分秋色,获得了第一名。四川U18主教练川足名将孙博伟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带这帮孩子和德国、西班牙同龄球队交流,不然练得再苦再狠,终究是井底之蛙。”

带成都99年龄段球队访问韩国的主教练徐建业也有同样的感慨,“韩国每个地区都有水平相近的七八支球队,球员们可以在对抗中成长。但整个四川没有和我们能匹敌的球队,和低水平对手踢,水平不升反降。”

看起来,四川的青训抓得不错啊,这也是一个回四川工作的最大理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