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8: 2016-07-08

跟自己死磕

这曾是自己的一句口号,所以一直以为以前为此写过一篇文章详述,但搜了一下,发现并没有,就作为今天的主题好了。

最早明白这个道理是看薛涌的《天才是训练出来的》一书里讲deliberate practice,而薛涌这本书基本是翻译自《Talent is Overrated》一书,最近正在看这本书,所以这个想法自然而然又冒出来了。

前一天的文章里写到了,如果想取得进步,一定要让自己处在学习区,而不是舒适区,这就是大多数人无法到达巅峰的根本原因,因为谁都不愿意跟自己过不去,这是人的本能,而偏偏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得让自己不舒服,也就是今天的主题,跟自己死磕。不舒服就对了,看过一篇据说是王石写的《你没有变强,是因为你一直很舒服。》,基本上都是说的同一个道理。而关于这个道理说得最深刻的,还得是电影《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里最经典的一段台词,我甚至都觉得这部有点让人看不懂的电影之所以能跻身IMDB的TOP 250,就是靠得这段台词

”你知道马塞尔·普鲁斯特吗?法国作家,彻头彻脑的失败者。从没有过一份真正的工作。得不到回报的单相思,同性恋。花了二十年来写一本书,几乎没有人读。但他也可能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不管怎样,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首往事,审视从前所有痛苦的时光,觉得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那些开心的年头呢?你知道啦,彻底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所以,如果你一觉睡到十八岁的话,啊,想想你该错过多少痛苦啊!高中可是大好的痛苦时光,你再也找不到更难忍受的日子了。”

自己对这段话是感同身受,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也许就凭这段话,我就应该去读一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大部头,读这么长的书肯定不如读点朋友圈里的鸡汤文舒服,嗯,不舒服就对了。这就是最简单最朴实的道理,却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这个道理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看自己该怎么做。就拿正在做的写作来说吧,现在已经比较痛苦了,逼着自己每天写3000字,还不能包括引用的文字,虽然初期不会很严格地要求字数,但也是很痛苦的事,我经历的事,读过的书就这么一丁点,能讲出来的道理也就更少了,非要写,可能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一回事。看过一个号称连续写了800天的公众号的一些文字,就是这个感觉,同样的话换个提法拿出来再说一遍,这个作者比较牛的地方是自己感觉还挺良好。当然有些时候这样做也是有用的,比如我经常会跟女儿讲一些道理,但她这个年龄不是讲一遍或者十遍就能明白的,但这些道理对她的人生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觉得就算讲一百遍,如果真的能让这个道理深入到她的骨子里去了,那也是值得的。所以这个连续800天说同一个道理的人,他的读者或许也需要每天有人对他强化一次,直至深入骨髓。

等我习惯了这种每天写字的痛苦之后,如果我想继续提高自己的写作,那么还有更多的痛苦需要我去体验。在这方面美国开国圣贤之一的富兰克林已经为我们做了完美的示范,富兰克林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找来一些高出自己写作水平的文章,记录下其中的要点,自己写作试图表达出同样的意思,然后再去比较原文和自己的文字,找出其中的差距。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富兰克林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作家,参与起草了包括独立宣言在内的多项重要文件。他的这种练习方式,我想想都头痛,首先不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然后还要去强行比较,找到自己写得烂的地方,相当于自己找人去打自己脸。但是,这却是让自己精进的最好方法。

等自己的水平够好,可以发表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了,这时的写作也很难是一蹴而就的。那些只追求数量和更新速度的网络文学,当然可以写得很流畅,而真正的杰作,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能得到。我们都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里王安石呕心沥血只为改一字的典故,所以这依旧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说来说去,既然这么痛苦,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做呢?这就是我为什么强调热爱的原因。就像Randy Pausch在The Last Lecture里说的那样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 brick walls a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Because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stop the people who don’t want it badly enough. They’re there to stop the other people.” (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撞上很多墙,但是这些墙不是为了阻挡我们,它们只是为了阻挡那些没有那么渴望理想的人们。这些墙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我们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东西。)

类似的话,黄西在柴静的采访里说过

成功就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始终保持热情,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以后有挫折感,但你还想去做的话,这有可能就是你的事业。

失败也好,困难也好,挫折感也好,这都是用来把你和那些不是真正热爱的人区分开的。总之在一条没有困难,对所有人都畅通无阻的道路上,你就该想想:第一,自己是不是走错道了,真实的道路不会这样平坦;第二,这样走下去有没有意义?因为这样的道路是不会让你走向卓越的。我们要做的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就得让自己不舒服,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学会跟自己死磕,是走向杰出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