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致
2016-05-22
这个概念其实流行了很久了,就像一些畅销书的书名:《偏执狂才能生存》,意思也就是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所以这里也没什么新鲜的东西,把一些相关的东西整理一下,放到一起而已。
先说学习(读书)与做事的关系。关于这方面,我读过最有启发的书,是拆书帮赵周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的本意并非要分析读书与做事的关系,而是想通过刘一秒现象来说明正确的读书方式。正确不正确不好说,但至少赵周开创的这种拆书帮读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读书方法,或许过于实用有功利之嫌,这里就不讨论了。我们回过来说刘一秒现象,如果你不知道刘一秒,我们换一种说法,叫“机场里的大师”,就是那种你在机场候机厅里的商铺一直在播放的各种大师教学录像,比较有名的如成功学“大师”陈安之,国学“大师”翟鸿燊等,刘一秒算是后起之秀,但崛起势头惊人,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
大家都知道机场里卖的东西贵,也许是因为机场里商铺的客人都是一些相对高端的商务客户,所以很显然这些“大师”们的培训是针对这些高端客户的,更具体一点,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主。这些人一般都事业有成,却急需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的知识,通常是管理或者商业方面的技巧。而刘一秒们,则正好能够提供给他们这种服务。虽然我对这些“大师”多半是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但是不妨碍那么多事业有成的老板们对“大师”们趋之若鹜,要知道,这些人多半不是什么官二代或者富二代,而是靠着自己打拼成就一番事业的成功人士,所以“大师”们绝对不是说随便扯扯淡就能够骗到钱的。这说明“大师”们的培训,还是有点真东西的,而这些真东西,其实就是从真正的大师的书里面提取出来的,比如市场营销大师科特勒,管理大师德鲁克等等。刘一秒做的,只不过是把一些经典的管理技巧,夹杂着自己的经验,再转手卖给这些老板们。为什么老板们不知道去读读这些经典?要知道“大师”们的培训基本都是万元起步的,相比而言,买一本书也就几十块钱。
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因人而异,老板们或许不怎么读书,或许是不爱读书,或许压根儿就忙得没时间读书,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老板这个阶层似乎并不怎么读书。但是不读书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成功,家财万贯。这么看起来,似乎很容易陷入到读书无用论里。那么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再去分析一下这个现象,为什么这些老板又愿意花那么多钱(至少在别人眼里看来是很多钱),去参加“大师”们的培训?他们傻吗?显然不,他们绝对比一般人要聪明得多,他们愿意花钱只不过因为,在培训中随便学到一点点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带来的回报就远远超过他们所交的学费。这样很正常,这些老板们所处的环境,是最需要学习的,因为他们需要在复杂的局面下做出最优的抉择。
写到这里我就明白了,其实老板们不是不学习,只不过很少通过读书来学习。
2016-05-30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要想从读书中有所收获,必须能够长时间保持专注,而事业有成的老板是不太有这种时间和精力的。所以他们选择短期的充电方式,也无可厚非。对他们而言,读书也好,充电也好,更多的是让自己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但让他们到达自己现在的层次或者地位的,不是读书,不是学习,而是做事。
问题是每个人都在做事,为什么结果会千差万别?其实很简单,成功者做事的方式其实就两条,第一找到一个正确的原则,第二将这个原则发挥到极致。相比之下,似乎第二点更为重要,比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企业精神,怎么看这些东西都不会有错,但成功的都是那些能够将自己的文化或者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企业。比如所有服务业都会明白“顾客就是上帝”,但执行的力度却差了十万八千里,海底捞只不过就是将这个道理发挥到极致而已。
我自己自从毕业以后先后换过好几份不同的工作,我的“不同”可能比一般的不同程度要高不少,国内国外,公司研究所大学都呆过。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如果想把一份工作做好,首先必须得有自己的想法,确切地说,有一些独到的想法,能够让自己跟别人区分开来。有了想法之后就得去把这个想法贯彻到极致,比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销售,以我自己买东西的经历,我对销售是非常不信任的,因为谁会说自己卖的东西不好?所以如果我不太懂相关的产品,我一般都会咨询使用过类似产品的朋友,他们的意见往往会对我有决定性的作用。自己做销售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虽然刚毕业时还带着浓浓的书生气,使得自己往往更容易赢得一些客户的信任,但由于销售的性质,终归这是一大难题。出于自己的经验,如果其他已经买过产品的客户能够大力推荐的话,比自己去费力企图赢得信任要容易百倍。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想办法保证现有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高度满意,如果他们满意,自然会对其他有购买意愿的客户推荐,反过来他们不满意,随便说几句坏话你就怎么都没办法弥补。一般来说有的现有客户还比较满意,也会有现有客户不是太满意,这都很正常,但是因为我坚持的想法,我就必须想办法让尽量多的用户满意。因此,我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维系跟现有客户的关系,幸好我在一家很好的公司,能够提供相应的资源让我去实现我的想法,比如维修工程师会非常配合销售,这样现有客户的一些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等到我把跟所有现有客户的关系都理顺之后,销售就变得很容易了,每次遇到潜在客户,我都会先把我们现有客户的名单发给他们,一般同一个行业里相互之间基本都认识,所以他们总能找到正在使用我们的产品的熟人,然后自然而然会去咨询这些熟人朋友,剩下的事就比较简单了。以至于后来有一个客户,我还从来没去介绍过产品,就要我去签合同。后来我去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做销售,反而没有什么想法了,因为平台太大,做得好坏已经不是自己努力就能控制的,市场的起伏决定了一切。而我认定没有想法是没办法做好一件事的,所以毅然离开了这个行业。
最近也没干别的事,光看书了,明白了一件事就是需要长时间的专注,也明白了如何让自己变得专注。所以剩下的,就是去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看看自己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